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云南绿春:么盘山上的“不落地”有机茶

来源:云南化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云南绿春:么盘山上的“不落地”有机茶 云南绿春:么盘山上的“不落地”有机茶 近年来,云南绿春县按照打造“绿色食品牌”、培育“一县一业”等策部署,因地制宜,把茶叶作为

  云南绿春:么盘山上的“不落地”有机茶

云南绿春:么盘山上的“不落地”有机茶

  近年来,云南绿春县按照打造“绿色食品牌”、培育“一县一业”等策部署,因地制宜,把茶叶作为“一县一业”支柱产业来抓,努力以茶叶产业为引领,实现促农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么盘山上,带大家了解马鹿塘茶叶加工厂负责人李文清种的“不落地”有机茶。

  么盘山位于大黑山镇西北部,海拔1250米,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明显,适宜发展有机茶叶。

  2006年以前,李文清在普洱地区打工。在那里,他看到当地的茶叶管理得非常好,价格也喜人。经过了解,发现普洱地区的茶叶和自己家乡的没什么区别,就是管理方式存在差异,于是就萌生了种植有机茶的想法。

  回到家乡后,李文清致力于种植云抗10号茶种,面积约为300亩,并以生态有机立足产品质量,主要加工生产红茶、绿茶、白茶等,销往国内各大城市。在茶叶收购期,以5至8元的价格收购新叶,让周边200余户群众增加了茶叶收入。  

  云南绿春:么盘山上的“不落地”有机茶

  云南绿春:么盘山上的“不落地”有机茶

  由于李文清的有机茶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天然绿肥,采用传统的方法防治病虫害,以自然农耕为主,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在加工过程中用自己特殊定制的器械,保留了茶的清香和甘醇的特性,所以主动上门收购的收购商络绎不绝。

  说起自己的有机茶为什么说“不落地”,李文清说,“不落地”顾名思义,就是茶叶从采摘、收购、筛选加工到制作包装,全程都没有沾到地面。

  在李文清的茶园,妇女们唱着山歌穿梭于茶树间,嫩绿的叶芽冒在枝头,被柔情似水的西摩洛妇女细细采下。

  经过十余年的精心培植和努力,李文清的马鹿塘茶叶加工厂于2020年7月正式建成投产,成功引导当地群众改变传统的茶叶管理模式,逐渐形成了以生态有机茶为主导的支柱产业。

  如今,300亩的有机茶年产茶1.3吨,年产值达50余万元,农忙时带动周边40余名群众就业,李文清打造出了属于自己、属于么盘山的特色有机茶品牌。

  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指引下,大黑山镇嘎处村委会立足优势,团结带领辖区群众,在希望的田野上走上了“以茶助脱贫、以茶促增收、以茶保生态”的发展新路,发展茶叶5800亩,其中雪芽100号1450亩、云抗10号4350亩,是嘎处村委会上半山主要支柱产业。

  云南网通讯员 李建东 陈波福

文章来源:《云南化工》 网址: http://www.ynhgbjb.cn/zonghexinwen/2021/0415/1181.html



上一篇:云南江川:大街河再现水清岸绿美景
下一篇:云南绿春:积极探索“小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

云南化工投稿 | 云南化工编辑部| 云南化工版面费 | 云南化工论文发表 | 云南化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云南化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