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候鸟翩跹 “湿”情画意——云南保山市实施万亩

来源:云南化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踏浪。通讯员杨庆良摄 青华海湿地公园。通讯员朱春雷摄 春日的保山青华海波光粼粼,鸟儿时而掠过水面,留下一串串涟漪,碧蓝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一幅“蓝绿交融、景美宜居

踏浪。通讯员杨庆良摄

青华海湿地公园。通讯员朱春雷摄

  春日的保山青华海波光粼粼,鸟儿时而掠过水面,留下一串串涟漪,碧蓝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一幅“蓝绿交融、景美宜居”的生态画卷正在保山坝徐徐展开。

  近年来,保山市全面推进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实施了万亩青华海生态湿地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城市绿肺”工程,大力推进湿地公园建设、景观绿化等项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已成为保山中心城市的一大特色。

  候鸟的新家园

  站在保山市青华海东湖放眼望去,赤膀鸭、骨顶鸡、黑水鸡等鸟类随处可见,它们或站在树桩上小憩,或在水里捕食。

  “看,两只黑水鸡正在嬉戏呢!”一大早,生态摄影师汪金芳就背着设备来到青华海东湖开始他的日常拍摄。

  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大量候鸟离开了青华海,但也有很多鸟类在这里“安家落户”。

  “青华海西湖建成开放后,我就来到这里拍鸟。”汪金芳回忆说,刚开始拍摄到的鸟很少,来拍摄的人也少,现在鸟类种数近300种,吸引了很多省内外摄影爱好者前来。

  生态好不好,鸟儿说了算。就在按下快门的瞬间,汪金芳回忆:“我两次拍摄到世界极危鸟类青头潜鸭,拍摄到的那一刻真是太激动了,这证明这里的生态越来越好。”

  鸟类是地方环境优劣的“生态试纸”。近年来,随着青华海湿地的恢复,生态系统逐步修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迁徙的候鸟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栖息地。这其中就吸引了包括世界极危鸟类青头潜鸭在内的上万只候鸟到青华海越冬。

  “2017年水雉刚来青华海的时候只有两只,目前已增加至40多只的种群。最初作为夏候鸟的它们在繁殖完后,待小鸟长大便迁徙走了。但在2018年冬季监测发现有留下越冬的水雉,到目前每年冬季留守的数量都有所增加,而且增加速度很快。”正在青华海畔开展鸟类监测的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段红莲介绍,水雉在刚刚新修订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中,保护级别已提升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水雉从夏候鸟变成了青华海的留鸟,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正是湿地生态持续向好的证明。

  2019年,为了申报国家湿地公园,保山市挂牌成立了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重点开展湿地生物资源的动态监测及评价,湿地生物资源保护及管理,实施湿地生态修复、生态补偿工作,监督湿地公园的开发利用,组织科研、科考,开展科普及宣传工作。

  “我们制定了监测工作计划和监测制度,分三组每周轮流巡护监测,每周至少开展野外动态监测3天,月底形成月度监测报告并装订成册,为湿地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详实的数据。”段红莲介绍,他们依托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西南林业大学、保山学院等科研机构开展年度监测与评估。

  “从2016年的172种鸟类增加到现在的290种,监测记录保山鸟类新记录22种,云南省鸟类新记录3种,中国鸟类新记录1种。”段红莲欣喜地说,长期持续的监测调查工作,摸清了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也为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目前监测到的冬候鸟还有黑鹳、苍鹭、鸬鹚、白眼潜鸭、红头潜鸭、赤膀鸭、斑嘴鸭、骨顶鸡、绿头鸭等。”段红莲说,这几天,候鸟开始往北迁徙,青华海的冬候鸟也逐渐减少。但通过近期的监测发现,目前还有白尾鹞、棕尾鵟等未迁徙候鸟,以及水雉、黑水鸡、小鸊鷉等较多留鸟。

  保护修复并进

  远古时代,保山坝子是一个封闭的哀牢古湖,至明代初期,多数区域还是湖泊沼泽,老百姓俗称为“东海子”。明嘉靖年间,文学家杨慎与保山乡贤名士常游此海,并以“青华”二字命名。

  20世纪50年代末,青华海一带有近万亩水域面积。后因治理水患、围湖造田等原因,水景枯萎,逐渐被村庄、农田、藕塘所替代,保山著名外八景中的“渔村晚钓”因此消失。

  2016年初,为重新构建融城市、生态、传统文化于一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城市生态空间新格局,提升保山中心城市承载能力和城市品位,保山市从实际出发,按下了青华海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建设“重启键”。

  在规划建设生态廊道工程中,保山市融合“山、水、田、园、城”等要素,按照生态绿色园林文明城市的理念统筹规划,全面实施万亩青华海生态湿地恢复工程。

文章来源:《云南化工》 网址: http://www.ynhgbjb.cn/zonghexinwen/2021/0316/947.html



上一篇:约会春天邂逅大理 云南艺术剧院上演梵音舞集盛
下一篇:香烟垒成墙 云南勐康查获特大香烟走私案

云南化工投稿 | 云南化工编辑部| 云南化工版面费 | 云南化工论文发表 | 云南化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云南化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