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南化工》栏目设置[05/29]
- · 《云南化工》数据库收录[05/29]
- · 《云南化工》收稿方向[05/29]
- · 《云南化工》投稿方式[05/29]
- · 《云南化工》征稿要求[05/29]
- · 《云南化工》刊物宗旨[05/29]
一流学科建设驱动化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017年1月24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具体实施[1]。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
2017年1月24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具体实施[1]。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双一流”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既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表征,也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起着重要支撑作用[2]。山东省《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学科专业、科研教学互动机制,加快学科发展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构建研教结合、产学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着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3]。2018年,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获批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立项。“一流学科”建设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新机遇。特别是,我国化工产业需求已从生存型阶段进入生活型阶段,下一步即将要进入到生态型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和需求内容都在发生变化。因此,以“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探索地方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培养模式,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除基础知识等通识外,学术研究生与专业研究生最大的区别在于科研创新能力[4]。但是随着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是当前研究生教育中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影响学术创新能力提高的三个重要环节即培养模式、教学组织和科研训练尚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课程设置偏重统一规划,缺乏专业间和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
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并强调跨学科课程的学习,通过建立跨学科的课题组、研究所、实验中心等来协调跨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拓宽研究生的研究领域[5]。与之相比,国内绝大多数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偏重统一规划,学科和专业设置结构等不尽合理,课程体系缺少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不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未能体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的层次性[6]。在教学计划上缺少灵活性和机动性,缺乏跨学科的培养与科研训练,选修课的比例较低,难以适应科学研究的综合性要求。特别是,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区别不大,同质化现象严重,大大削弱了不同类别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效果。
1.2 教学组织偏重理论讲授,缺乏引导研究生主动求知创新的教学手段
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成果,只有大力发展创新教育,完善创新教育体系才能保证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7]。但一直以来,我国为数众多的普通高校的教学多以传统的传递式教学为主,即以传授系统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通过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在这种与本科阶段几乎完全相同的传递式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思维活跃度不高,思维仅局限在本专业范围内,难以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对学生思维的开拓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1.3 科研工作偏重业绩考核,缺乏与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有效衔接
高水平纵向科研课题多以社会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具有高度的学科交叉性、问题导向性和专业系统性,如果能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教师、学生、资源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具有学科交叉视野的人才。但在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业绩考核,而忽略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效果。此外,大多数情况下研究生都是在导师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过度依赖导师,缺乏敏锐的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研究组织能力比较薄弱,难以取得有影响性的创新性成果,学术能力训练效果不明显。
2 一流学科建设驱动化工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2.1 构建以科研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和模块
根据化工专业培养特色科学整合和分解相关课程内容,打造高水平专业核心课程,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高端化工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突出课程的前沿性和层次性;适当设置一定数量的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加强专业间和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发挥“工程学”各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优势;定期举办院士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主讲的学科前沿专题讲座,通过院士专家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报告的精彩讲解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开阔学生视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设置与重大科研课题紧密联系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养学术型研究生适应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文章来源:《云南化工》 网址: http://www.ynhgbjb.cn/qikandaodu/2021/0728/1757.html
上一篇:技师学院化工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研
下一篇:
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_具有高温流变学稳定的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