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云南汉族民歌的传承演变及其创新研究

来源:云南化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民歌,在中国的乐曲发展当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作为民歌中的一部分,如今的云南汉族民歌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依旧遇到了不少障碍。怎样才能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民歌,在中国的乐曲发展当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作为民歌中的一部分,如今的云南汉族民歌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依旧遇到了不少障碍。怎样才能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去传承和创新民歌,已经是我们需要重点去关注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本文将对云南汉族民歌在现实中如何传承和创新方面进行剖析。

一、难以传承的困境

在当今社会文化高速发展今天,云南汉族民歌却不可避免地遭遇了现实中的困境。这些困难严重阻碍了其发展,云南汉族民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

时代在进步,物质的发展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人们更加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民歌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今人们更加欣赏流行音乐,造成了对民族传统民歌的不重视。而在这种背景之下,民歌无法满足人们现实中的需要,就会和现实社会脱节。最终致使民歌被人们所遗忘,民歌的传承和发扬无以为继。

(二)形式单一

创新是推动民歌发展的最好的动力。一些传统的民歌已经无法满足现实人们的审美要求。所以说民歌创新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现在大部分喜爱欣赏和演唱云南汉族民歌的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更多是倾向于流行歌曲,加上云南汉族民歌,并不是那么好唱,也不是那么容易记忆,形式比较单一。云南汉族民歌的表演形式就是对唱或者齐唱,这样就很难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人以强有力的冲击。由此种种,导致年轻人对云南汉族民歌缺乏兴趣。

(三)娱乐导向问题

我们国家的科技在不断进步,传播的工具在快速地更新换代,而现在的娱乐产业是非常庞大的,以前是口口相传的信息传播方式,现在有了电视、手机、互联网等,音乐传播的方式也更加的多元化。也正是因为这些娱乐产业的商业性,以及人们的娱乐消费观跟以往有所不同,加上外来音乐因素的冲击,所以就造成了本土民歌的地位逐渐被削弱。

二、创新对策

针对云南汉族民歌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瓶颈和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对其进行创新,以促进其与我们当下的时代接轨。

(一)取其精华

我们可以在保留民歌精华的基础上,对民歌进行再创造。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改编和调整。当然,这个创造并不是生搬硬套。这些创造应该尊重民歌本身的思想和性质。在进行这一步的一个最大前提就是要保留云南汉族民歌的精髓,吸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去掉当中的糟粕部分。同时,还可以跟其他流行文化相结合,将其改造成大合唱或者钢琴曲、小提琴曲等。在演唱形式上面也可以进行一定的改造,使其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对歌词和曲调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歌词要优美简洁,曲调也要动听,最好是能给人一定的听觉上的冲击。这样才能让其更加适应现代音乐的发展。

(二)表现形式多样

在如今这种状况,形式单一的传统云南汉族民歌,是没有办法满足人民的需求的。对传统的汉族民歌进行改编,加入一些流行的元素,同时要以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可以吸取西方音乐的精华部分,让我们的云南汉族民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比如说《小河淌水》这首民歌,它是云南汉族民歌中最典型的一首。在传统的演唱方式上,主要是女高音独唱,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合唱,或者是说二重唱的方式。在表现的形式上,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同时可以借助新时代下的一些媒体手段去表现,让其能够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结束语

云南汉族民歌的传承和创新,是现在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有很多前辈为云南汉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从这些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云南汉族民歌受到外来因素的制约,使得其发展在一段程度上进入了停滞的状态。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本文对云南汉族民歌在传承和创新方面进行了研究。对其难以传承的困境、创新对策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够给广大的音乐爱好者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也希望在未来,云南汉族民歌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

[1]苗莉.黄梅戏行腔在民歌演唱中的运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8.

[2]翟昊.作为生活方式的民歌演唱[D].北京大学,2016.

文章来源:《云南化工》 网址: http://www.ynhgbjb.cn/qikandaodu/2020/1210/681.html



上一篇:论云南各民族乐舞多元分层一体化分布格局 —
下一篇:云南壮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探究

云南化工投稿 | 云南化工编辑部| 云南化工版面费 | 云南化工论文发表 | 云南化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云南化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